这几天,办公室、创作室又热闹了。虽然室外寒风瑟瑟,阵风5---7级,但是屋里却是暖融融、喜洋洋。 好朋友李收恭约来襄阳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汪国云女士和北京著名画家张双柱先生。 榜书艺术研究会主席任之通将军来会里规划下一半工作,并且兴致勃勃挥毫运笔。
洛阳外院原副院长张升伦将军携企业家董贤文先生约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原政委赵友胜将军和陆军指挥学院原院长杨金池将军来指导工作并创作精美作品。
《中华瑰宝》杂志社领导石晶晶、裴路、我本家苑忠花忙中偷闲也过来欣赏、帮忙。 戏曲艺术家许琳君、高恒现场表演助兴。
汪国云笔名:梦云1957年12月出生于襄阳古城擅长重彩工笔和写意花鸟结业于中国文化部现代工笔画院高研班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工笔画协会会员原襄樊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市紫薇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级美术师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美术大展她擅长色彩斑斓鲜艳的重彩工笔及写意花鸟,大胆的用色在纸上挥洒出一个美好而多彩的世界,给人带来一种丰富而优雅的美感。汪国云幼年之时在襄阳古城墙下,经常攀上古城,观看香花异草。有时沿着城边田野扑蝶擒虫,觅小鸟飞禽流连忘返。久而久之,萌生了把这些花草小鸟画下来的想法。于是在家里凭着自己的爱好和想象开始试着涂鸦,有时也对着小人书上的人物画着玩。当时的条件艰苦,甚至没有纸张和颜料,汪国云的母亲就从报社印刷厂里找来一些废纸和烟盒纸,又从照相馆里帮着找了一些用于描色的颜料。1975年汪国云到襄阳县马集当知青,由于她喜爱画画,被村里的乡亲称为汪秀才。1977年12月,汪国云被特招至襄阳地区美术厂,走上了职业画家的道路。在40多年的美术生涯中,汪国云无一时懈怠。早期,她从传统中研习,挖掘绘画的笔法、墨法、色法、章法的精髓,以南朝·齐画家谢赫的绘画"六法"作为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追求"气韵生动",后又临宋、元之笔意,渐有工整写实、豪放写意之风。1987年-1989年,汪国云又参加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武汉分校的学习,专修国画。为了使笔下的艺术之泉长流,她又赴云南、上天山、游草原、下江南、登五岳,以大自然为师,广得心源之妙理。要画好画不只需要一双灵巧的手,还需要一双晶莹透亮可以发现美的眼睛。汪老师的画总是能捕捉到大自然中的花鸟树虫最自然而生动的状态,将它们灵动的美用画笔记录下来,这和她游遍四方山河、以大自然为师而广得心源之妙理是分不开的。
张双柱1964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职业画家,北京油画学会会员。油画精品展,1996年在香港、台湾举办画展,1994.95.96.97.98.07年参加中国艺术博览会,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1995年油画作品《猎归》参加首届荣宝斋拍卖。1999初在国际俱乐部举办油画联展,同年秋季参加中华名人收藏展,部分作品刊登在艺术杂志上,1999年5月随中国中青年画家赴欧洲考察,2001年游历加拿大。其传略被收入《中国书画家大辞典》和《中国专家人名辞典》,2007年首届中国现代绘画名家邀请展有数百幅作品被欧美、东南亚、港台地区及国内收藏家收藏。
张双柱生在北京城里,是个地道的老北京人。从小就喜欢画画,上小学、中学时就在少年宫里学画,那时候,教他们的老师都非常牛,其中就有靳尚谊。张双柱说,那时,靳先生50多岁,人很随和,教他们时非常耐心和细心。当时,他还记得靳先生画线描,用一支铅笔唰唰几下,就把一个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现了画板上,一下子就将他吸引住了,而且,靳先生还亲手为他和学生们修改画,一笔一划,非常细致入微……二十多年后,当已经成为画家的张双柱在美术馆再一次和靳先生相遇,谈起这段往事时,两个人都感慨万千。
已经历时三年的古北口镇抗战题材大作,正在创作中。将悬挂博物馆永久收藏展览。
张老师主攻油画,通国画、喜书法、爱篆刻。送我十二生肖刻印。
晚上我们去周萍萍、许琳君经营的戏曲大舞台欣赏专业演出。并且即兴挥笔馈赠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