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元顺
几年前即听一些文友谈起过著名书画家王广振老师,他祖籍中国书画之乡一一安徽省萧县。1958年生于书香世家,师从王肇民、李百忍等书画大家。现为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理事,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灵璧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灵璧县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等。
我伊始惊于他的书画造诣颇深,岂不知感动于我的却是"人间有大爱"。他用心陪伴护理瘫痪妻子18年至今,这种夫妻间相濡以沫的感情,也许我们也只能在电影、电视剧中看到,可现实中却真实存在于皖北灵璧这座小城之中。
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让人舒服,是最顶级的人格魅力。君子如玉,让人舒服就好像一块温润美玉,他们的魅力来自丰富、内敛、温情、低调、善良,由内而外散发出的一种高贵。王广振老师即是这种“温润美玉”。
在不足六十平斗室中对信念、对人格、对爱的坚守。鬓间斑白岂管窗外春雨冬雪,额上皱纹交错笑看柳绿桃红。这轻描淡写的十八年,在当今浮华喧嚣的世界里,又有几人能做到。前方路遥,王老师还乐观前行,背后的酸楚他总是抛给窗外明月清风。2015年以后,王老师相继被评为“灵璧好人”,“宿州好人”和“安徽好人”,被称为“孤寂中怒放的雪莲”。他谱写着人间正气,让人看着就感到温暖,激发了我们内心柔软与善意的温情,这是一种力量,这是一份感动,让我们深刻铭记。
眼前浮现出他操持家务,照顾老伴的景像。画面的另一角是一个不足三十平米的画室之中,自题的“孤眠月伴书”条幅,纸短情却长。难以割舍对书画艺术的热爱,只有挥毫间笔墨纵横,丹青流露,情感蔓延……
王老师擅写意钟馗,他画风独特,独创一帜,融汇古今。钟馗则又是一位很奇特的神祗人物,连通天地人三界,游走人神鬼之间,是邪恶的对立面,所以又称“馗神”“灵判”“鬼雄”。钟馗画法中的随性墨驰的写意,也许源自唐玄宗梦中的人物形象,以“画圣”吴道子塑造人物为原型。后世多传承潇洒的笔墨为之,笔走快意、墨洒性灵,笔端倾注画家们的个性与精气神的兼容。
艺人皆喜以吴氏钟馗画为蓝本,一脉相传。元代至清末,历代文人墨客颇多抱怨于动荡的封建统治和欲仕不达或及自身的种种因素,借助钟馗画创作成了他们倾寄惆怅、愤慨及希冀的绝佳题材。清人郑绩在《梦幻居画学简明》中道:“画鬼神前辈名手多作之,俗眼视为奇怪,不思古人作画,并非以描摹悦事为能事,实借笔墨以写胸中怀抱耳”…
王广振老师的钟馗画系列,不得不提及《百馗百妹图》。各种姿态的钟馗与小妹跃然纸上。刚与柔、丑与美、浓与淡、墨与彩交相辉映。钟馗或负手、或拔剑、或挥袍、或摇扇,纸漾诗情。又或横眉冷眼欲窥世上不平事,又或仰面昊宇观遍白日红尘;小妹或欲语、或娇面、或垂袖、或回眸,或罗裳轻拂羞嗔清风来去,或莲步轻移未展眉畔春山,或偷眼独慕面前辟邪英雄。笔走神飞中刻画百态千姿,挥毫落墨里渲染豪气情长。王老师以书入画,调水墨、遵章法、辟意境。“能把情感贯穿于艺术作品中的方为好作品”(编者语),这一点,王广振老师做到了。正是他对艺术的忠实,潜心专攻。
2017年8月8日,继央视书画频道报道之后,中央电视台七套栏目组专题采访,同年11月,王广振入选“中法建交53周年邮票人物”,其钟馗嫁妹作品荣登中法建交53周年邮票和纪念珍藏册,先后被授予了“当代中华文人书画艺术家”,“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中国实力派书画家”等称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真诚祝愿王老师的艺术道路愈走愈远愈宽阔!
王元顺 :安徽灵璧人,现为中国艺术家展览馆特聘文学顾问,香港职业书画家协会会员,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宿州市作协会员,灵璧红杏诗书画院会员。
供稿:知美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