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怀芝/文
我是第四届榜书大展的工作人员,同时也是一名书法爱好者,自征稿以来,我就在组委会参与整理稿件工作,亲眼见识了评选过程,从中也受益匪浅。此次大展,得到了全国及境外广大书法爱好者的大力支持,截止7月底,陆续收到近万幅书法作品,经过认真细致的登记造册,评委经过初评、复评、终评多次筛选,最终评选出一等奖作品3幅,二等奖作品4幅,三等奖作品8幅,优秀奖作品28幅,入展作品不到300幅。从收集的作品数量来看,与往届大展相比有所增加,可以看出大家的积极性和热情都很高;从参评作品质量来看,入展作品水平有所提高,尺幅越来越大,形式多种多样。但是也普遍存在一些诸如不符合征稿要求、内容低俗、形式单一等问题,有些人投了许多作品,但是都没有入选;也有一些人认为自己水平很高,有的甚至是书协的会员,同样惨遭淘汰。因此有些人对中国榜书研究会及组委会产生了质疑,对本人为什么没能获奖或入展不予理解。在此次在大展评审工作中,通过一些作品的获奖和落选,给了我许多启示,从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很想与书友一起分享并释疑一些人的误解。
首先,要认真仔细地阅读比赛的《征稿启事》,全面了解榜书大展的各项要求,按要求去办,避免因疏忽大意而使自己的作品“不战自败”。此次征稿中出现了不少或因纸张规格不合,或因单字不足30厘米、或因内容过俗等不符合要求而导致在初选时即被拿下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作者粗心大意造成的不应该出现的憾事,应引起注意,否则岂不白费功夫?
其次,要适当准备一两幅不同内容或不同书体、风格的作品去参加比赛,为自己争取更多成功的机会。除了围绕大展主题内容精心准备参赛作品外,还可将平时自己训练时非常精熟、感觉很好的习作挑选一两幅去参加比赛。一是可以直接为自己争取到更多评奖的机会,二是即使因主题内容不突出没有评上,也让评委在评选你的主题作品时知道你是一个有“基本功”的作者,为主打参赛作品作铺垫。又如,还可以通过写不同书体,如一幅楷书和一幅隶书、篆书、行书等作品去参加比赛;也可以写一幅中规中矩的“传统书法”,一幅自由奔放、形式新颖独特的作品去参加比赛,既可显示个人的书法能力,又让评委有更多选评的机会。在书法比赛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多自认为最好的主打作品未评上,而一些个人不大看好的作品偏偏被评委看中选上!因为评委与参赛者所处的位置不同,评委在评作品时,不但要看作品的主题内容和基本功如何,还要兼顾到入展获奖作品的多样性、丰富性问题,如果入展获奖作品书法和风格雷同的太多,他们有时宁愿从其它书体或不同风格的作品中挑选一部分基本功略差一点的作品来丰富展览。因为书法展赛,并非纯粹的功力比拼,还要照顾到艺术的创造性、展览的丰富性和各种书体风格的多样性。切忌一窝蜂地写一些龙、马、虎、寿、福、佛等单字,或者是中国梦,这样雷同的作品会很多,入展的机会很小。
再次,其他应注意的事项。一是作品背面用铅笔写明作者姓名、性别、年龄、通讯地址、邮编、电话,用铅笔逐项写清,且字体要工整易认,最好在正式寄出前认真检查一遍,以免发生“姓名不清”、“地址不详”等不必要的麻烦给自己造成损失,应特别注意。二是写准投稿邮编和地址。必须具体准确,工整认真书写,不要投错地方。三是要记清截稿时间,过期再投稿无异于做“无用功”,一般应相对提前一些时间寄出为好。同时,最好采用直接送稿或“特快专递”、加厚信封、卷筒式、挂号邮寄等方式寄出为好,因为平信寄出易损坏或丢失。
此外,最好要对以往已举办过的相关比赛,特别是此前已办过几届比赛的有关参展评比和获奖情况、获奖作品等有所了解和分析,以提高个人对比赛的认识,扬长避短,进一步增加创作的针对性。总之,比赛是一件精细认真的事,只要在某个环节出了差错,轻则影响个人的比赛成绩,重则会令自己精心准备的比赛颗粒无收。在各个方面都要特别注意,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粗心大意而犯错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