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文
榜书,古曰“ 署书 ”,又称“擘窠大字” ,是中国书法中一个特别重要的品类,与其他书法形式相比,其更能体现中国书法大气磅礴、浑厚雄健的精神,更能给人以震撼力、感染力。早在秦统一文字以前,已有榜书。秦丞相李斯、汉丞相萧何等都是榜书大家,之后榜书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受到群众的喜爱,善写榜书的大家也代不乏人。但随着社会科技进步的迅猛发展,毛笔淡出实用的历史舞台,从而对榜书运用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笔者就当今榜书运用作一分析探讨。
一、当今榜书运用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直以来,榜书运用十分广泛,既有漫山遍野的石刻、石碑,又有随处可见的楼堂馆所、贾市店铺牌匾,还有深藏宅第的名人手迹、斋室题字,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但随着书法艺术的专业化、电脑制版印刷的普及化,生活节奏的快捷化,榜书运用面临着许多现实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楼宇经济需求大与榜书招牌少的矛盾非常突出。我国当前的城市规模、商业氛围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对榜书招牌需求量之大也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但真正能见到书法家书写的榜书招牌是少之又少。从特大城市商业楼宇林立的广告宣传到普通乡镇商店超市的无数招牌,从高速公路旁的大型广告到公共汽车车身上喷涂的宣传标语,基本上是清一色的各种喷涂打印美术字,使本应大有用武之地的榜书阵地丧失殆尽。
二是人们对文化渴求与实际投入少的矛盾非常突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文化品位、时尚艺术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文化产品越来越多,文化消费越来越大,特别是对书法艺术的需求量也较大,但往往向书家索要作品的多,真正把钱投入到书法艺术消费上的占比还太小,投入榜书消费的就更少。
三是练习书写难度大与成功作品少的矛盾非常突出。榜书时常是一方丈纸一字耳,大不封顶,通常多作楷、隶、篆等正书,悬挂于大型建筑物的公共场合,具有博大恢宏、气势磅礴、静穆雄健、圆浑威严、古拙质朴、伟岸凝重、突兀峥嵘、苍劲凛然等特点,对掌控笔的要求高,书写起来难度大,用纸用墨多,从而书家真正下功夫练习榜书的少,导致大多书家对榜书的驾驭能力欠缺,气势神采难出来,作品成功率很低。
四是当今书法展览多与榜书入选少的矛盾非常突出。现在,书法展览已经成为宣传书法、推出书家的重要载体,每年全国书法展览非常多,仅中国书协组织的展览就不下十多次,从而为繁荣书法创作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极大地激发了书家的创作热情。但在书法展览评比中,除专项的大字展、榜书展之外,榜书作品入选概率极低,这种导向极不利于榜书的生存发展。
二、主要原因
一是文化认知的缺位。虽然“书法热”一直高烧不退,但书法群体对传统文化的把握与传承已经相去甚远,特别是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认知的缺失,导致对书法欣赏更多趋于表象化,特别对榜书理解更多的是简单认为把字写大或广场上用拖把、排笔、毛刷、海绵抹布刷出的“杂耍”,看不到榜书那直指天界、与宇宙无间、同天地和合的文化内涵,加之榜书在国家级的众多书展中很难争得一席之地,致使榜书地位没有得到社会充分的认可。
二是科技发展的影响。主要是电脑代替毛笔,电脑字库储量越来越大,历史上名家的各种形式、各种风格的字体和各类美术字应有尽有,给制版印刷带来极大方便,招牌标语等制作流程简便、生产快捷、美观大方,从而迅速抢占了榜书应有的市场份额,使榜书过去的优势不复存在。
三是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在享受科技带来便捷的同时,社会节奏也随之加快,文化消费大多是“快餐”式服务,掏空了传统文化慢节奏的内涵,致使文化消费产品的选择趋向快捷化、简单化,人们对商场店铺的招牌已经不再作为艺术品去欣赏,而只作为门牌标识去识别,造成榜书艺术之美失去了大众这一审美对象,从而逐渐成为小圈子里的孤芳自赏。
四是利益观念的强化。随着市场化的深入发展,经济效益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投入与产出比是首选问题,而榜书练习相对来说要费纸费墨,目前纸墨成本越来越高,投入必然越来越大,但产出又难以预料,加之书画市场竞争不规范,市场效益预期极低,使本来不多的书法练习者选择榜书的就更少。
三、对推动榜书运用的几点思考
书法是中华文化乃至世界艺术之林的独特奇葩,而榜书又是书法艺术中的瑰宝,推广应用榜书是中华儿女的份内之事和应尽之责。当前,应着重从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在宣传造势上下功夫。思路决定出路。当今社会,酒好也怕巷子深。必须多措并举,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网络、微信等现代媒体手段进行广泛宣传,及时利用各种文化交流活动、新闻发布会、各级各类展览宣传榜书,全面动员各级各类练习书法特别是练习榜书的政坛要人、走红名星、财团大腕等名人以身说法,大力开展榜书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等活动,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必须找准定位,突出宣传深度。全国各级各类榜书组织,要拧成一股绳,形成一股劲,对榜书的历史价值、艺术品位和时代特色进行挖掘总结,宣传榜书那种直面现实生活、壮美河山、昭示名胜古迹、记载历史、传承文化的忠实、热烈、真诚;宣传榜书那种或斩钉截铁、气夺雄关,或笔墨圆润,浑厚雄健,或行云流水、大气磅礴的神韵和雄浑的气势;宣传榜书那种有益身心、健身强身、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效果,真正让人们在感受和品味榜书之美的同时,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
二是要苦练内功、提高本领,在夯实根基上下功夫。榜书是一门综合艺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必须选准方向、抓住要领、坚持经常,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一方面,要突出字内功,提高书写技能。在执笔上,多用撮管法,突出肩、肘为主,兼用背、腰、腿乃至全身之力,对于巨笔巨字,可用两手掌管,协调周身而挥毫泼墨;在用笔上,注重中锋运笔为主,加强提按这个榜书运笔之关键;在选帖上,应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字径大、字口清晰的名家法帖和刻石作为范本;在临帖上,多涉猎古今名人大作,参观展览,游览名山大川,注重汲取众家之长,一般应从10厘米左右大的字开始练习,循序渐进,不断增大字径,从中逐步掌握榜书书写要领;在结体上,应着重追求大气、厚重、浑穆的震撼效果,力戒纤细、薄弱的寒酸气;在章法上,不能随便而为,应意在笔先,力求气满韵足,切忌乱石铺街,在计白当黑中追求变化和层次感,从而不断提高榜书艺术水平。另一方面,要强化字外功,提高文化修养。应突出传统文化的学习,力求诗书画印兼修。要认真学习文字学、诗词格律、楹联和其它文学知识,学习绘画、音乐、戏曲、建筑、茶道等相关艺术,习练舞蹈、武术和体操等运动项目,真正在一字一句中提高文化内涵,在一唱一品中感受融通之道,在一动一静中感悟节奏之美,以至在长年累月学习中,使自己的文化底蕴得到充实,使自己的高雅品位慢慢从榜书中体现出来,从而使生活充满乐趣、充满活力、充满自信,书艺得到涵养和提高。
三是要优化环境、提高效益,在拓展市场上下功夫。榜书发展封闭自己不行,走过去的老路也不行,必须适应市场挑战,抢占市场机遇,赢得市场主动。要积极参与竞争。在广告招牌的庞大市场份额中,面对迅猛发展的制版印刷技术和铺天盖地的广告牌匾制作公司,榜书不能坐以待毙,必须主动出击,既要建立自己的文化公司,又要发展相关产业,使书家挥就的榜书成为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力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要通过市场放大榜书的实用价值,既要关注名山大川、渡口关隘、楼台亭榭、民居华宅对榜书的需求,又要关注机场车站、学校医院、企业部队、文化场所、仿古建筑等新型市场对榜书的需求,真正把实用与市场对接起来,形成良性循环,赢得广大群众的认可。要强化市场中榜书公共艺术的特性,无论是公共场所,还是私人宅院,通过挂上一幅巨制榜书招牌或匾额,能使蓬荜生辉,起到画龙点睛作用,不断激发观众对业主和书家人格力量及其价值意义的确认,使榜书成为环境艺术的宠儿,特别是众多的国有文化企业,应积极发挥经济基础雄厚、公益性强、信誉好的特点,全力挤占美术广告的市场,为榜书发展争取更大的空间。 |